第394章计划实行和易中海的逆鳞
六月初。
一大早,王孟德就来到了前门火车站附近。
今天,是梁满仓坐火车回东北的日子。
“梁大哥,由于时间比较紧,“宫廷帝皇丸”只生产出来几十万瓶,这些你先用着。
等这边加班加点的生产一批,就会及时的运过去,如果需要更多,您就来个电话,我会跟上级领导汇报,多调配两个制药厂生产这款药。”
火车旁边,王孟德冲着梁满仓说道。
十几天前,卫计部门的领导就跟好几个部门联系了一下,把跟远东地区走私的事情简单一说。
没想到那几个部门的领导想都没想,就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,并且会全力支持。
让他们这么激动的原因,也是因为这里边的好处了。
之前,卫计部门出口药品,赚取了大量的外汇,可是让他们都羡慕不已。
也只有相关部门,在机缘巧合下,得到了香水出口的生意,也跟着吃了一大块肉,每年进账上亿美元的外汇收入。
其他部门就算再眼馋,却一直没有机会参与进来。
现在好了,卫计部门送来了一份大礼,他们自然没有不要的道理。
至于里边的风险,则是被这几个部门的领导给忽略了,如果没有风险的话,这个好事情也轮不到他们。
况且,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事情。
华国只需要提供‘宫廷帝皇丸’就行了,这款药别看在国外卖的很火爆,价格也不便宜。
其实成本并没有多少,大部分都的原材料都是中草药以及面粉等非常廉价的东西。
还完全可以用人工生产制造,工人的成本又非常的低。
而能换来的却是国内急需的工业设备和工业品,以及各种资源。
这些以前都是需要用外汇购买的东西,现在只需要用成本微乎其微的药品去换回来。
只要是精明的人,都知道里边的利润有多大。
于是几个部门的领导碰了个面,商议好了之后,便联合一起,给上边写了一个汇报申请。
本来他们以为这个汇报要过不少时间才能得到回复,没想到不到三天时间,上边就给了批示。
“可以尝试,注意安全”几个字,让几个部门的领导兴奋不已,连忙把提前做好的方案开始实施起来。
首先自然是药品的生产了,这是决定走私成败的基础。
幸好前些天王孟德提醒了上级领导,再加上原材料足够,以及各个制药厂经过整合以后,生产能力大大的增加。
在半个月的时间里,就生产出了几十万瓶“宫廷帝皇丸”来。
正好赶上梁满仓该回去了,就调配了一列火车,一起发往东北地区。
“孟德,这段时间你费心了,我前几天就给垦荒团留守的领导打电话了,让他们跟远东地区的毛子联系,现在就等我带着药品回去了。
如果第一批顺利的话,我会及时跟京城这边沟通,后边多生产药品,换取工业设备、资源和工业品。”
梁满仓兴奋的说道。
因为这事儿,他这些天被上级领导好一通夸奖,说他为本部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这可不是夸张的说法。
据几个部门相关人员预估,这项走私的生意如果真的能顺利的开展。
虽然不能赚取到外汇,但远东地区的资源、设备、工业品,依然是不可多得的‘财富’。
特别是距离东北工业区又这么近,只要能源源不断的把上述那些运到东北地区。
国内的工业,特别是重工业,绝对能腾飞起来。
参与进来的部门,也就会获得上边的肯定,这可比钱财还让人心动。
“好,梁大哥,我等您的好消息。”
王孟德笑呵呵的说道,然后他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,便催促了一句:
“该开车了,梁大哥您赶紧上车吧。”
等送走了梁满仓,他便和代博涛两个人往火车站外走去。
路上,代博涛也讲了一下何胜武工作的情况。
目前手续正在办理,估摸着再过一个月左右,他的小舅子就从汽车班的一名司机,摇身一变成了某个科室的科员了。
“代大哥,您这是不是也快要动一动了”
“呵呵,孟德,我也不瞒你,我在现在的位置已经干了有两年了,再想往上走,多数就要外放到其他省市地区担任实权岗位了。
我也再跟几个老领导讨教,看看去哪个省市好一些。
不过您放心,我就算是走了,你那个小舅子在现在的单位也不会受冷落,接任的人,大概率是我的老部下。”
代博涛小声的交着底。
这种人事变动情况,都是秘密,按理说不能对外透露的。
但王孟德不是外人,再加上对方的能量也非常的大,认识的领导比他都多,说一说也无妨。
“嗯,代大哥,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,去外地待几年也不错,等有了成绩,活动活动,又能回来了。”
王孟德笑着说道。
他丝毫不担心小舅子的工作情况。
就算是代博涛走了,继任的不是他的老部下,其他人也不耽误能扯上关系。
不说外地的,光京城里边的大小领导们,有一个算一个,都知道他的名声和医术的厉害。
世事无常,人吃五谷杂粮,都避免不了生病,所以,谁也不愿意得罪一名医术高超、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大夫。
“我一旦外放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。
倒是老梁,他这次的事情要是办好了,明年估计就可以回京了,而且还会担任要职。”
代博涛摇了摇头道。
他自家人知自家事,别看他有不少的老领导,好些战友也都混得不错。
但想要外放之后再回来,也是难上加难。
现在的地位,每走一步,都是非常的不容易,更别说在京城了。
对于这种事情,王孟德也无能为力。
他认识的领导是多,不少都是前世有名有姓的,但涉及这种人事关系的调动,需要的人情可不少。
所以不到万不得已,轻易不会动用那些关系。
回到南锣鼓巷的家里。
正好赶上快要吃午饭了。
王孟德刚到前院,就闻到了肉香味,不用问,八九不离十是自家传过来的。
老阎家。
阎埠贵坐在凳子上,一边整理鱼线鱼竿,一边时不时的耸动着鼻子,还偶尔咽一咽口水。
当他看到王孟德的时候,连忙笑着说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