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人选肯定是那谁谁谁,可惜他在京市,远水救不了近火。早知道就带他一起回来了。
虽说糖县是自己的故乡,但好些年头没有回来了,再说离开时还小,啥都不懂。要是在疆省……
这件事情还不能让老家这些长辈们知道。要不然,他们肯定会跟着一起瞎操心。
即便有心帮忙,也未必能真正派上用场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这事传扬出去,对二姐的名声可太不利了。
毕竟“三人成虎”“五人成章”,一旦传开了,鬼知道到最后会被传成个什么不堪入耳的模样呢……
最好是找一个街溜子,或者小混混儿,那些人人缘广,有钱能使鬼推磨。
突然,杨祥毅眼睛一亮,想到一个绝佳人选,低头摆弄起手机来······
热热闹闹的婚礼仪式在新郎新娘叩谢父母,收下改口费后圆满落下帷幕。
小改陪着新娘子去了旁边的休息室,换衣服,补妆。耽误了会儿才来到主桌入座。
穿着统一的服务员们手托餐盘,轻盈地穿梭于餐桌之间,有条不紊地正在上菜。
整个餐厅仿佛被点燃了般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曲独特的“饮食交响乐”。
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,夹起桌子上垂涎已久的美味佳肴,发出阵阵满足的咀嚼声。
同桌之人相互交谈着,或谈论着刚刚结束的婚礼仪式,或传播着八卦的生活趣事……欢声笑语不绝于耳。
众人非常客气地互相让菜,嘴里说着:
“叨、叨、叨,快叨,凉了可不好吃了。”
“您尝尝这个,味道很不错!”
“这条鱼烧的不错!”
“这个怎么这么少,只够一人一个,饭店真小气!”
……
男人桌则是高声划拳:
“五魁首呀!六六六啊!哥俩好啊……”
呼喊声响彻整个餐厅,将气氛推向高潮。
新郎新娘这桌,则是心照不宣的抓紧时间匆匆往嘴里扒拉,能多吃一口,绝不少吃半口。
看着众人的进食速度,小改不由得也加快了咀嚼。
几分钟后,也可能时间更短,稍稍慰藉一下早已饥肠辘辘的五脏六腑,主事者过来安排任务,众人麻溜的放下碗筷,迅速起身,各就各位。
小改拎着红酒瓶,步履轻盈地紧跟在新娘身后,众人开始一桌接着一桌地给宾客们倒酒、敬酒……
手中的酒色泽鲜艳如红宝石般,小县城的人都叫它“甜酒”。
虽说它被称为酒,却和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相差甚远,而是一种与红酒颜色颇为相似的果酒,也有可能是勾兑而成的饮料。
酒精度数低得惊人,喝上两三瓶都醉不了。
入口酸酸甜甜,深受女性朋友以及小朋友们的喜爱!很多孩子,菜没吃几口,就喝个水饱。
跟在新郎身后的则是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小池,他手里拎着一瓶白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