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小说网 > 女生耽美 > 迷雾星球的曙光 > 第43章 柔砚研儒彰礼韵,琴书论道显风华

第43章 柔砚研儒彰礼韵,琴书论道显风华(1 / 2)

话说盛施圆西去学佛道圆法以后,这年十六岁的盛施柔平时只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了。作为公主,她在王殿学堂和贵族子弟一起学习,学习主要以儒家典籍,治国理政为要,因为蚕盛国和妙赞国道法治国不一样,主要以儒家立国。但施柔是女儿身,她主要学儒家思想和宫廷礼仪规范以及琴棋书画。

盛施柔将羊毫笔搁在青瓷笔架旁,望着宣纸上尚未完成的簪花小楷微微出神。窗外春阳斜照,将王殿学堂的朱漆窗棂裁成细碎金箔,洒在案头摊开的《论语》竹简上。\"不学礼,无以立。\"夫子今日讲解的这句训诫,像一枚石子投进她的心湖,涟漪层层荡开。

作为公主,她每日清晨要向母后行四拜礼,就连茶盏的执握角度都要符合宫规。此刻指尖还残留着晨课时行礼的酸痛,可当她看到竹简上记载的\"克己复礼为仁\",突然意识到这些繁复仪轨或许正是修身的阶梯。她轻轻摩挲着刻字的青竹,想起《大学》里\"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\"的教诲,忽然觉得那些曾令她厌烦的宫廷礼仪,竟与儒家治世之道暗合。

\"公主可是倦了?\"同窗楚公子的问询打断了她的思绪。盛施柔回过神来,瞥见对方案头的《礼记》,灵机一动道:\"楚公子可愿与我共研《曲礼》?昨日夫子说'礼尚往来',我却不解其中深意。\"两人展开竹简,就着\"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\"展开讨论。盛施柔逐渐领悟,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准则,更是治国安邦的智慧——就像王室与藩邦的关系,馈赠朝贡间暗藏着维系天下太平的密码。

暮色渐浓时,盛施柔独自来到御花园。她特意按《礼记》记载的\"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\"的规矩,沿着回廊右侧缓步而行。晚风送来玉兰花的香气,她忽然想起《大学》\"格物致知\"的训诫,意识到自己从前将礼仪视作束缚,不过是未穷其理。当她真正理解这些规范背后的仁德深意,竟生出几分虔诚的向往。

回到寝殿,盛施柔在烛火下翻开新抄的《论语》。跳动的烛影中,\"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\"的字句熠熠生辉。她提笔在旁批注:礼仪非刻板之规,乃仁德之外显,治国之根本。这一刻,十六岁的公主终于明白,那些曾令她苦恼的繁文缛节,实则是通往儒家理想境界的必经之路。

次日晨课,夫子以《论语》中“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”为题,令众人各抒己见。盛施柔凝视着殿外斑驳的影壁,忽然想起上月城郊之行,流民聚集的破庙在风雨中摇摇欲坠,随行侍卫曾反复劝阻她靠近。那时只当是恪守皇家安危之礼,此刻却恍然惊觉,这与儒家所言“明哲保身”之道不谋而合。

“君子之不立危墙,非惧祸也,乃存仁心、担大义。”她起身行礼,发间步摇轻晃,“若明知危而不惧,鲁莽行事,是弃亲者之念;若见危而不救,袖手旁观,则失仁者之本。唯有审时度势,既保自身周全,方能积蓄力量解危济困。”夫子抚须颔首,同窗们投来的目光中,既有惊讶亦有钦佩。

午后习字时,楚公子忽将一方绢帕递来。盛施柔垂眸,见其上抄录着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墨迹未干。“前日公主与我辩礼,令在下豁然开朗。”楚公子神色郑重,“今读此句,方知治国如治家,若强令百姓行己所恶之事,与暴政何异?”

这番话如醍醐灌顶。盛施柔想起宫廷宴席上,御膳房总将她不喜的腥鲜菜肴撤换,转而呈上香甜点心。若将这份体贴推及万民,不正是“恕道”的践行?她搁下狼毫,取出《大学》抄本,在“所恶于上,毋以使下”处重重圈点。

暮色四合时,盛施柔带着侍婢悄然来到内务府。前日听闻宫女们因新制宫鞋不合脚,行走艰难,她便命人按各人脚型重新缝制。当接过绣着并蒂莲的软缎绣鞋,宫女们跪地谢恩的模样,让她真切体会到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的分量。

夜阑人静,盛施柔在《论语》批注中写道:“‘危墙’之训,教会我权衡责任与智慧;‘恕道’之言,则让我懂得将心比心的治国真谛。所谓君子之道,不在高谈阔论,而在躬身践行。”案头烛火摇曳,映得竹简上的文字愈发清晰,那些曾遥不可及的儒家箴言,正化作她心中照亮前路的明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