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 > 第234章 皇帝不可以修仙,但崇祯可以!

第234章 皇帝不可以修仙,但崇祯可以!(1 / 2)

第234章皇帝不可以修仙,但崇祯可以!

除此之外,朱慈烺觉得对左良玉的赏赐似乎有些不够,所以他决定再给左良玉一个惊喜。

那就是封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锦衣卫千户,并且在东宫任职。

不过左良玉的儿子没什么本事,所以这个职位只是个虚职,旨在表达对左良玉的表彰和信任。

好让他更加死心塌地地为朝廷卖命。

毕竟从眼下的情况来看,左良玉还是很有价值的!

另外这次朱慈烺打算用正常的流程下达圣旨。

也就是先把这两封捷报和自己对左良玉和汪乔年的封赏送到内阁。

然后由内阁大臣们根据旨意讨论结果,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,贴在奏章上再呈上来,这一过程称为“票拟”。

然后朱慈烺对内阁票拟的内容进行审阅,用红笔进行批示,同意则照票拟执行,不同意则可提出修改意见或直接驳回重拟。

这一过程成为批红。

批红是皇帝决策的关键环节,体现了皇权的最终决定权。

经过批红后的旨意,会由专门的官员进行抄写,形成正式的诏书或谕旨。

抄写完成后,会有专人进行校对,确保内容准确无误,最后加盖皇帝的玉玺,就可以颁发与执行了。

而朱慈烺之所以要这么做,无非是想让一切恢复到正常的流程罢了。

崇祯以前很讨厌这样的流程,因为他下达的圣旨大多数都会被内阁驳回,这让崇祯觉得很没面子。

不过当然,归根结底还是崇祯无法掌控内阁的缘故。

但是现在嘛.

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!

只要几位内阁大臣的脑子没出毛病,他们绝对不敢驳回圣旨。

果然和朱慈烺猜想的差不多,在收到王承恩送来的捷报和奏折之后,内阁经过短暂的商议,然后就直接全体通过了。

一开始的时候,内阁的几位大臣们其实有些不太相信左良玉能立下如此功劳。

毕竟他们之前也听说过不少关于左良玉的事情,知道这家伙向来是个骄兵悍将,而且已经有军阀的趋势了。

结果没想到,莫名其妙地左良玉突然就成了大明在河南的擎天之柱,还立下了如此大功,真是让人匪夷所思。

他们怀疑左良玉可能又是在虚报功劳,试图骗取朝廷的封赏!

不过等看过汪乔年的捷报之后,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大概率是真的了。

毕竟他们虽然不了解左良玉,但却很了解汪乔年,知道汪乔年绝对不会和左良玉同流合污。

而这也就是说这种事情是真的,左良玉真的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!

所以内阁大臣们也就没有再和朱慈烺唱反调,而是直接就同意了朱慈烺的决策。

毕竟真要说起来的话,他们对于李自成、张献忠这样的贼寇也是恨之入骨。

因为这些家伙每到一个地方,无论是当地的乡绅、官员还是宗室,全部都会被屠戮殆尽。

这几乎相当于和整个国家的所有阶级开战了!

也包括他们这些官员。

这大概也是原本历史上大明的士绅集团不愿意帮李自成,而是愿意帮建奴入住中原的原因了。

就这样,当天中午的时候,一切就已准备妥当,圣旨随即直接发往了河南和安徽。

给河南的圣旨是关于封赏的,给安徽的圣旨是调拨粮草银子的。

除此之外,大明日报接下来几天的头条也都是这件事情。

总而言之,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两件事情。

第一件事情,朝廷有绝对的能力击败贼寇,让整个天下重归安宁。

第二件事情,朝廷绝对不会亏待每一个为国尽忠的臣子!
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又是三天过去了。

在这几天里,已经有距离京城较近的宗室藩王带着宗室子弟陆陆续续进京了。

少的几百人、多的上千人。

不过朱慈烺并没有选择接见他们,而是打算等到其他的宗室全部进京之后,再统一接见。

然后又吩咐朱聿键好好安置他们,亲王、郡王之类的直接在京城安置,其他的则安置在城外的新城中。

新城虽然还没有完全修建好,但好歹还是能保证住在这里的宗室子弟基本的生活条件,所以也出不了什么乱子。

这一天,朱慈烺刚下朝正打算回东宫的时候,突然李若琏匆匆来报:

“太子殿下,武当山掌教到了!”

听到这话,朱慈烺先是一怔,随即笑了起来。

之前在辽东的时候,朱慈烺和崇祯‘坦白了’身份,当时他曾答应过崇祯,等回到京城之后,要教崇祯修仙。

当然,说是修仙也不确切,准确来说其实是教崇祯一套可以强身健体的功法而已。

不过回京的时候‘遭遇’了刺杀,然后又是收取欠税、以及宗室子弟进京这些事情,所以就耽搁了。

大概在十天之前他才想起了这件事,然后就吩咐锦衣卫查查京城周边,看有没有什么比较有名的道观或者道士。

结果一番查下来,他多少有些失望。

虽然京城附近确实有很多道观,里面也住了很多道士,不过这些道士无一例外都是没什么本事的,或者更直白的说就是些混日子的。

朱慈烺再三考虑之后,最终决定把当代的武当山掌教给请下山来。

这么做有两个目的。

第一个目的是让他陪着崇祯消遣一下,没事教崇祯打打太极拳什么的,也算是给崇祯找点事儿做,这样崇祯也就不会去插手国家大事了。

就算是他非要较崇祯修仙,那也没关系!

怎么说呢

虽然皇帝一般不能修仙,但崇祯很明显是个例外。

崇祯要是修仙的话,对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!

至于第二个目的,自然就是关于宗教的问题了。

要知道现如今,天主教在大明的发展可是非常兴盛的。

每到礼拜天的时候,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前去天主教堂参与弥撒,这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。

虽然大明并没有礼拜天的说法,但那些传教士还是根据时间推算出了具体的日期。

而且参与的人很多,其中不乏很多的朝中大臣,甚至包括毕懋康、宋应星等人。

对于这种事情,朱慈烺也不好制止。

一来大明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国家,并不禁止宗教信仰,也不强迫任何人的宗教选择。

二来他们去参拜的时候,有时候还会交流一些学术上的问题,其中就包括火器,这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,所以朱慈烺也懒得搭理。

可他又觉得不能再继续这么放任下去,必须得让其他宗教来制衡一下天主教了。

而朱慈烺第一个想到的,自然就是道教了!

毕竟大明皇室历来都十分崇拜道教,真武大帝更是被奉为主神,一直享受大明皇室的祭拜。

这个时候让武当山的掌教出面就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
至于朱慈烺本人,他虽然不信仰任何宗教,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,自然也是选道教了。

思绪回转,朱慈烺并没有着急接见这位掌教道长,因为他突然想到今天貌似就是礼拜天,也就是天主教参与弥撒的日子。

这个时候,想必那些信仰天主教的官员和百姓们都会聚集在天主教堂。

想到这里,朱慈烺直接看向李若莲吩咐道:

“你先去带他去天主教堂转悠一下,之后再带他来见本宫。”

李若莲虽然不知道朱慈烺要干什么,但还是恭敬地回道:

“臣遵命。”

随后李若莲便转身离开了。

朱慈烺也是回到了东宫。

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之后,李若莲又来到了东宫,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。

这个道士赫然便是当代的武当派掌教冲虚道长。

不过这位道长此时此刻似乎看起来并不高兴,满脸都是阴霾之色。

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他刚刚见识到了一场让他大感震惊的仪式。

他看到在一座巨大的教堂之中,许多官员和百姓聚集在此,然后举行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仪式。

而他们朝拜的对象居然是一个名叫‘上帝’的神明。

说实话,这让冲虚道长觉得很膈应。

在他看来,外国的神明哪里有中国的神明好,为什么这些官员和百姓会去崇拜外国的神明呢

稍微打听了一下之后,他就更加生气了。

因为那个所谓的天主教,居然强制要求官员和百姓只信仰上帝,甚至还不能祭拜先祖,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。

这让他很生气,即便此刻他心中的怒气还是没有消散。

就在这时,走在前面的李若莲突然停了下来,然后回头小声提醒道:

“道长,马上就要见到太子殿下了,您还是把你的情绪收敛一下吧,不然冲撞了太子殿下就不好了。”

冲虚道长听后,赶忙点了点头。

“多谢大人提醒!”

随后闭上眼睛控制心神,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,很快又恢复了之前淡然的模样。

不多时,他们便在东宫的后园中见到了朱慈烺。

“太子殿下,人带到了。”

李若莲恭敬地说道。

朱慈烺点了点头,随后挥了挥手,示意李若莲可以退下了。

李若莲再次行了一礼之后,随即便退下了。

紧接着,朱慈烺这才看向了眼前的这位武当山掌教。

只见他身形清瘦,瞧模样大概六七十岁,周身散发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,仿佛与这尘世格格不入。

身上的道袍是柔和的淡蓝色,轻薄的布料随着微风轻轻摆动,好似山间飘浮的岚霭。

腰间一条深蓝色丝绦,犹如深邃的夜空,丝绦上悬挂的玉佩,材质通透温润,雕刻着古朴的八卦图案,在阳光的映照下,反射出柔和的光芒。

头发整齐束起,一根简约的木簪稳稳穿过发髻。

在阳光的照耀下,几缕银丝若隐若现,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流星,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。

颔下一缕白的胡须,随风轻轻飘动,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,彰显着他的古朴和庄严,令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。

怎么说呢

但就外貌来说,这位掌教一看就是个世外高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