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请求也算投诚。
朝堂上立马围绕着要不要继续战争,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
没有党派之争,只有一心为民。
一部分官员提倡见好就收。
户部尚书向前半步,双手抱拳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陛下,纵观历史,秦始皇南平百越、汉武帝北击匈奴、隋炀帝三征高句丽、唐太宗平定东突厥。”
“这些丰功伟绩固然令人敬仰,但哪一场不是倾尽国力?”
“如今,西夏和辽国不敢轻易进犯,我大宋也无需再向上邦纳贡,百姓生活渐趋安稳,这已然是难能可贵的局面。”
“战争劳民伤财,自辽军南下以来,河北一带百姓流离失所,大量流民被迫南迁,他们居无定所、食不果腹,实在是凄惨。”
“若继续战争,受苦的只会是无辜百姓啊。”
另一部分官员,却主张乘胜追击,一举灭掉辽国和西夏。
他们言辞激昂:“贪生怕死的腐儒!也敢妄议社稷大事!”
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酣睡!”
“官家!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岂能长期忍受他人的威胁?”
“如今我大宋经改革后,国库充盈,兵强马壮,为何不抓住时机,赶尽杀绝?”
户部尚书满脸涨红,怒视着主张灭辽夏的官员们,大声质问道:“我们是贪生怕死的腐儒?”
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,带着一股压抑已久的愤懑。
“谁又能保证每一场战事都能稳操胜券?”
“战争,从来都是充满了变数与风险。”他环顾四周,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,“若是这一仗败了,那又该如何是好?”
主张灭辽夏的枢密副使上前一步,“倘若真的战败,我们便暂且上贡,以换取休养生息的时间。”
“待来年,我大宋恢复元气,厉兵秣马,再与那辽夏一决雌雄!”
“祖宗给大宋打下了基业,我等就这么放弃!”
“愧对列祖列宗啊!”
“愧对后世子孙啊!”
这番慷慨激昂又满含忧虑的话语落下后,朝堂上一时寂静无声。
“尚书大人所言虽有道理,然如今我大宋局势已非往日可比。”
“且不说我军已有多次击退辽军的战绩,士气正盛。”
“单论那辽夏,经此数战,亦元气大伤。”
“此时若不乘胜追击,更待何时?”
“李大人,话虽如此,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轻敌乃兵家大忌。”
一旁的礼部侍郎也开口附和户部尚书,“我等不可因一时之胜而盲目乐观,大宋的基业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”
“哼,若总是如此畏首畏尾,何时才能真正扬我大宋国威?”一名年轻的武将按捺不住,高声反驳道,“我等武将在前线浴血奋战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彻底荡平边患。”
“如今有此良机,却要退缩,让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如何瞑目?”
两派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朝堂上一时吵得不可开交。
大臣们以前争吵时,往往遮遮掩掩,带着几分虚伪和算计,话里藏着钩子,表面上客客气气,暗地里却在为了自身的权势和财富争斗。
可现在不同,为了正义而争吵,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,话语里满是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