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又客气了几句,冯二丫站了起来准备要走。
“行了里正,我这就回去了,要是村里打算走商,您就叫他们到我那去学手艺吧。
我一个老婆子,现在也就这些小本事能拿得出手了。
他们要是愿意学,我是不介意教的,但是别为了这个影响了村子里的团结,不值当。”
里正也明白冯二丫的意思了。
从李正家回来,冯二丫直接到了冯庆有家。
不管村里打不打算走商,她都打算把竹编和做绒花的手艺教给和她走的近的几家孩子了。
村里不走商,就直接拿出去卖,赚些个零用钱。
要是村里真的一起走商,他们这也算提前做准备了。
从这天起,冯二丫家里每天都有胡家、李家和冯庆有家的孩子。
教了这几个孩子没几天,里正他们就商量出结果了。
还真就和冯二丫想的一样,全村打算一起出去走商试试看。
村里读过书识字的人负责记录每样东西在哪卖的,卖了多少钱。
再跟着一个管账的,两个人互相监督。
又选出来一些壮劳力,每天到孙秀才家,听他讲讲附近几个县城和府城的情况。
村里按照百分比,给这些走商的壮劳力分钱。
每家拿出来多少东西,也都是记录在册的。
村里这边还有一个账房负责记录,这样每次两边一对账,就什么都清楚了。
冯二丫这边,也来了不少人跟着她学手艺。
她也不藏着掖着,只要她会的竹编和绒花手艺都教。
手艺这个东西,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做。
有的人就是手笨,编个席子还差不多,但是编一些精巧的小物件就不怎么灵巧。
每天做的成品很少,但是也架不住长时间的练习,慢慢的也做的有模有样了。
全村都趁着干完农活的时间在家里做活。
每个人都不闲着,就连小孩子都被拘在家里,递个东西,帮点小忙。
冯二丫家里来来往往的人也没断过,有些人就是喜欢在她家里做活,要是哪里做不好,刚好就近问问冯二丫。
有的就是想看看这里有没有新鲜花样,看见了好能第一时间跟着学。
全村都干的热火朝天,银子就在不远处,这会儿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。
村里晚上还会在晒场点一大堆篝火,大家都借着火光编些柜子坐墩之类的大件。
全村这么忙活了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,在秋收刚结束之后,村里负责走商的男人们,准备出发了。
这一天,全村都过来给他们送行。
里正站在最前头,看着这十几个汉子,这里面还有他的大儿子。
里正拍了拍领头的王大虎肩膀。
“都是好样的,咱们村头一回出去走商,先慢慢摸索着干,中间要是哪里出了纰漏,咱们再慢慢调整。
别的都不重要,你们只要平安把货卖出去,再平安把钱带回来,你们就是首功。
要是一旦碰到那个万一,东西损失了不要紧,你们平安回来就行。
村里谁都不会怪你们,这是全村说好了的。”